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师生暑期三下乡—青春绘红村 实践助振兴
来源: 作者: 编辑:刘璐 审核:谈太辉 发表日期:2025-08-04 21:47:49 被阅读[]次

本网讯 仲夏时节,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智能制造系、生物化学系、人文传播系、城市设计系、人工智能系师生,分批前往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刘集镇马岗村、孝昌县陡山乡、云梦县等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结合专业特色,通过红色宣讲、教育帮扶、艺术创作、产业助农等形式,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凉亭课堂传薪火 直播助农践初心

6月17日,经济管理系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大悟县刘集镇马岗村,青年学子以凉亭为课堂、以屋场为讲台、以养殖场为直播间,在躬身实干中传承红色精神。

古树掩映的村头凉亭,“大别山精神追梦宣讲团”成员向在场村民讲述湖北老区革命事迹。“当年刘邓大军在这片山坳里迂回作战,靠的就是‘勇当前锋’的信念。”70多岁的老党员侯爷爷向青年学生们动情讲述了亲历的革命战争年代的峥嵘岁月、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奋斗故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乡村变迁。

农家小院里,“蒲公英法治宣传志愿服务队”聚焦村民生活实际,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婚姻家庭、土地承包、邻里纠纷等主题普法,助力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原来点击陌生链接会丢养老钱。”村民刘大娘拉着学生手说,“娃们讲得明白,要叫老伴也来听。”

绿悠坊土鸡养殖基地,学生主播举着手机,穿梭于鸡舍、猪圈、茶园,直播展示养殖场的生态环境、科学规范的养殖流程、特色品种的优势特点,讲述养殖户的创业故事和匠心精神。

探千年云梦文脉 悟古今文化交融

6月18日,城市设计系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分队赴云梦县开展文化考察活动。在云梦祥山博物馆,同学们通过历史文明、简牍文化和孝文化专题展区,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底蕴,尤其被黑夫"家书"木牍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与孝悌之情深深触动。

下午,团队前往湖北省重点文旅项目云梦祥云湾。257栋迁建古建筑错落有致,雕梁画栋间尽显传统艺术魅力。同学们在实地走访中,切身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旅的有机融合,对文化传承与创新有了更深理解,文化自信进一步增强。

赓续红色基因 智助乡村发展

6月22日,人工智能系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分队赴孝南区王新亭将军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传承红色精神,智惠乡村振兴”活动。

在基地事迹陈列馆和将军故居,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青年志愿者们通过珍贵的历史图片和文物,深入学习了王新亭将军的生平事迹和革命精神。随后,一位老党员为大家讲授专题党课,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红色精神的理解。

在村党员群众活动中心,小分队向村民宣讲红色故事,并结合专业特色,为留守儿童带来趣味编程游戏和机器人展示,激发孩子们对科技的兴趣,助力乡村数字化发展。

童声唱响红色旋律 薪火相传润泽童心

6月24日,智能制造系、生物化学系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分队奔赴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陡山乡中心小学,开展红色革命故事讲解活动。

在陡山乡中心小学,队员们以精心制作的PPT、生动的小短片和视频为载体,向同学们讲述了井冈山精神和放牛娃王二小的英勇事迹,队员们绘声绘色的讲解了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壮烈故事。

小分队还开展“红色童谣”教唱活动,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激昂的旋律中,教会学生用歌声表达爱国之情,助力新时代少年儿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在王店镇磨山村中原突围旧址,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员的介绍,仔细观看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资料,深入了解了中原突围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深刻感悟革命先辈们不畏艰难、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

活动中,队员们纷纷表示,通过讲述红色故事和教唱红色歌曲,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同时也增强了自已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表示,将继续传承红色基因,践行青春使命,用青春和热情为乡村振兴和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绘”就振兴新图景 青春力量点亮马岗村

7月2日,人文传播系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分队赴大悟县刘集镇马岗村,开展“青春绘红村,专业助振兴”活动。

在马岗村,视觉传达设计与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们拿起画笔,在许汉青老师的指导下,将村里的灰白墙面绘成“红色精神长廊”,以艺术之美传递红色文化。汉语言文学及英语专业的同学们在活动室内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与孩子们亲切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点滴,并带领孩子们齐声高唱国歌,让红色教育浸润童心。

小分队还走进大悟县刘集镇马岗村三顺鸽业,通过助农直播展示鸽子养殖的全过程,从喂养到鸽蛋孵化,再到日常护理,帮助村民拓宽销售渠道,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活动中,队员们纷纷表示,通过墙绘艺术、关爱儿童和助农直播,不仅检验了专业技能,更深刻体会到青春与乡土交融的力量。他们表示,将继续发挥专业特长,传承大别山精神,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